找到相关内容1235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记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

    ,推求请问第二地中相及得果,无有厌足,为欲成就彼地法故。……善知地地殊胜智,善知地地退,善知净治一切菩萨地,乃至转入如来地。佛子,菩萨如是善知地相,始于初地,起行不断,如是乃至入第十地,无有断绝。...容易,更加切实、有力。相反地,如果知道后世今生的人生目标,每天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或者所做的事与宗旨不相干,或者只是低水平重复,看不到自己进步的痕迹,久而久之,可能退失信心、放弃宗旨。打个比喻,世间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42477361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

    萨埵?   答曰 : 有大誓愿、心不可动、精进退,以是三事,名为菩提萨埵。(注一四)   由此可见,菩萨乃是具有“上求佛法,下化众生”之广大誓愿,并且精进退的修行者。又菩萨亦可称为“摩诃萨埵”...-----------------   问曰 : 云何名摩诃萨埵?   答曰:摩诃者大,萨埵名众生,或名勇心。此人心能为大事退大勇心,故名为摩诃萨埵。复次,摩诃萨埵者,于多众生中最为上首故,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6.html
  •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《选择本愿念佛集》(1)

    净土”,在佛教信仰圈中,本来就是相当通行的。  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大乘佛教的第一位大论师龙树菩萨 (西元2~3世纪),是中观学派的创始人,在他的诸多著述中,有专门阐述“称念佛名、自致退”的《十...再传播地,其中也有朝鲜佛教的影响。这种由于地域远近所导致的阶梯式的影响,使得古代的汉传佛教,虽然影响了韩、日两国的佛教,但却容易受两国佛教的影响。   日本佛教的净土信仰,虽然以汉传佛教所译的经典和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579197.html
  • 无上的智慧——文殊菩萨

    颇有众生,勤加精进,修行此经,速得成佛?”文殊菩萨说:有娑竭罗龙王女,年始八岁,智慧利根,辩才无碍,能持诸佛甚深秘密,于刹那间发菩提心,得退,即可作佛。   智积菩萨,不信龙女于须臾顷,便成正觉...原始智慧;心佛众生,原同一体,本无差别。可惜众生迷而不觉,妄想执著,贪恋尘劳,为境所,作诸恶业,流转六道,沉溺生死苦海,无法自拔。诸佛菩萨,因中亲近善知识,觉而迷,进修佛学,以一切智,证真空理,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3979222.html
  • 佛教电子英文术语

    abides in the dharma 住内法 abides in the stage of non-retrogression 安住退地 abides in unenlightened...a day without work is a day without food 一日作一日食 a heap 堆 a ko?ī of nayutas 万亿那由他 a man 丈夫 a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2379842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知识勿生厌足,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,亲近善知识勿怀退,供养善知识应休息,受善知识教应倒错,学善知识行应疑惑,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应犹豫,见善知识随顺烦恼行勿生嫌怪,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应变改”...菩提心实践圆满了,名为佛。根据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卷七说,发菩提心就是发四宏誓愿心,如云:  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,成熟有情,住持三宝,经大劫海,终退。云何为四?一者誓度一切众生,二者誓断一切烦恼,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慧远大师念佛思想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考辨

    蠕动之类,皆令得泥洹道去。[35]   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得退,决定成佛,并展转普度众生成佛。   综上所述,我们可以看出,慧远大师及其庐山莲社的成员不但接触到了《无量寿经》,而且深解经义,以...一个百余人的精英团队修,修的是号称“极难信”的净土法门,如果不是对此法门具备深切的信心与愿心,以及至为强大的人格感召力,那是可能做到的。透过发愿文和大师“功高易进,念佛为先”的断语,我们可以知道大师对...

    杨净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781205.html
  • 天台宗学派纲要1

    共一法身矣,此即成佛之义矣。而当智者大师于法华安乐行之修持中,发愿以身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时,其突然证入禅定,深悟法华三昧时,即其心智已解心愿已发,达退地,完全进入灵山法会上诸菩萨解悟佛陀宣教...甚至退所证境界,这是所有求佛者所当谨戒的,而当其人知佛本怀,且急切行之时,则其成佛之路便已打开,否则便永不可能成佛,而当人人皆以自度度他精神行菩萨道时,则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一切有情众生同证佛果之理想,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0581857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旨在诸法平等、无可住着的舍无量心;同事的义趣重在济度,所以可以对应旨在救护世间的悲无量心。  经中还开示了四摄法的功德次第:“又布施者,是即最初发心菩萨;爱语者,是即行胜解行菩萨;利行者,是即退地...疑义的。如何将发之于内的慈悲情怀,具体地体现、践行于离生活的修习活动中呢?《普贤行愿品》对这个问题的揭示,最为人所熟知:“如是等类,我皆于彼随顺而。种种承事,种种供养,如敬父母,如奉师长,及阿罗汉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四):生命的根源

    ”,因而第八识就不得再名为阿赖耶识,所以《成唯识论》说“非无学位,退菩萨,有杂染法执藏义故”。也就是说,到了无学圣者,八地以上的退菩萨,就再起我爱执藏。   6、异熟识   《...异生有学,非无学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。”(《大正藏》卷三十一,十三下)   “或名阿赖耶”,译为藏,有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三种意思。是梵文?laya的音译,意为横躺於底层,是(?-li埋没)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480083354.html